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园区动态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奋力冲刺四季度 打好全年收官战

编辑日期:2024-12-30   作者:admin   来源: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点击次数:16

奋战一年,决胜在即。

前三季度,滨海区扛牢经济大区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拼经济、拼增长,1—9月份全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5%,增速居全市第1位,主要经济指标稳健提升,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四季度是全年接力赛的“最后一棒”,锚定全年攻坚目标,滨海全区上下正拧紧弦、拉满弓、铆足劲,以“拼”的意志、“抢”的状态、“争”的精神,发力四季度、决胜“全年红”,奋力交出全年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快”字当头 产业项目开足马力

眼下,滨海区各企业已全面进入冲刺状态,纷纷争分夺秒抢时间、全力以赴抓进度、开足马力赶订单,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向着全年目标任务发起强有力的冲锋。

走进山东海化骊潍新材料,生产车间内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机器轰鸣,如同激昂的战歌。

近日,山东海化骊潍新材料公司年产10万吨硝酸钾、2万吨硝酸镁、20万吨太阳能熔盐产品正式投产上市,作为滨海高端新材料产业链的重要节点项目,项目今年3月份立项、5月份开工、11月建成投产,跑出了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达效的“滨海速度”。其重点产品硝酸钾年产能达到10万吨,联合区内凯龙化工、天隅新材料等新上硝酸钾项目,未来将形成70万吨产能,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硝酸钾产业集聚区;产品熔盐年产量达到20万吨,熔盐储能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具有储能规模大、储能密度大、安全性能高等突出优势,投产上市后,将与山东海化华龙新材料公司硝酸及两钠产业链高度互补,补链延链,实现一核多翼、链式布局、协调联动、耦合发展,为滨海区新材料产业转型提升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企业车间紧张忙碌,重点项目工程也在加速推进,掀起大干热潮……

在潍坊高端智慧供应链项目的现场,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工人师傅们奋战在施工一线,全力以赴赶进度。潍坊高端智慧供应链项目主要建设山东省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仓储交易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和仓储冷链信息系统,发展“线上+线下、上游+下游、进口+出口”新业态,打造融“基础设施平台+产业链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供应链智慧产业园区。

“潍坊高端智慧供应链一期项目分为南北两区、项目去年9月份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南区6栋主体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安装、室外道路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北区12栋单体目前完成11栋,室外同步进行,计划明年9月份完工。”高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一期项目项目负责人毛武魁说。

放眼整个滨海,塔吊林立传递发展信心,机器轰鸣鼓舞奋斗干劲,一幅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今年以来,滨海区聚焦“五大比拼”“五大攻坚战”,盯节点、抢工期、赶进度,全力拉满项目建设进度条。总投资246亿元的3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超时序进度10%;京新原料药、弘润聚酰亚胺等30个重点项目年内投产达效,新增工业产值220亿元。

比的是项目,赛的是发展,鼓的是干劲,提的是信心。一个个龙头企业,一个个骨干园区,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凝聚起发展的磅礴力量,向着全年目标全速冲刺。

“优”字添彩 招商引资活力迸发

区域发展关键靠项目,项目建设关键在招引,招商引资是金塔发展的“第一动力”。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滨海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突出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取得良好成效。1—9月份新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369.23亿元,省外新签约项目、大项目新签约及到位资金居全市前三,市外省内和本地企业到位资金全市首位。

全区上下人人担当“招商员”“服务员”“店小二”,一批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一个个高端项目选址安家。建立“七个一”招商机制,滨海区实施“专业队伍+招商小分队”招商新模式,各街道园区组建9支、100多人的招商小分队,各级“一把手”亲自跑、亲自抓,凝聚起全区上下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翻开滨海区招商人员的工作笔记,从满满的行程表中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招商热度。招商长三角、追风大湾区、对接京津冀,区级领导先后带队进行专题招商,招商集团发挥自身平台、信息、人脉等资源优势,精准招商引智,留电话、加微信成为政企互动热潮。

在招商方向上,滨海区紧扣产业优势抓招商,按照“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理念,围绕“3+N”产业体系,梳理绘制“6+15”产业图谱,锁定行业500强和龙头企业,上门精准对接,综合用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国际化招商等手段,推动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以商招商”工作经验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8月份在省“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讲座上作为全省典型作专场推介。

新和成药业、国邦药业等越来越多的本土龙头企业果断谋划就地增资扩产,并通过以商招商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落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招商质量方面,滨海区严把标准“关口”,紧跟上级政策导向、科学评估论证,优先选择“大”“高”“强”项目,特别是按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见兔子不撒鹰”和“找到企业的盈利点”三条原则,切实把好项目评审关、算好“质效账”,推动招引项目与地区发展规划相匹配、与客商具体需求相匹配、与项目投资收益相匹配,确保招一个成一个,不断提升招引质效。

战鼓再擂,声声入心。当前,滨海区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挺膺向前,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的持续扩大,于招商潮流中搏击风浪、勇立潮头,书写滨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拼”字贯穿 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作风保障。

今年以来,滨海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进一步提振“做极致、干精彩、争一流”的精气神,持续把作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做到要求更高、力度更大、工作更实、效果更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标准是作风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作风转变的“试金石”。

滨海区通过广泛开展“推动滨海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深入进行“四比四看双争”,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滨海工作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砥砺敢为天下先的干劲、敢闯无人区的冲劲、敢做弄潮儿的拼劲,以创造性落实开拓事业新境界。

服务企业和项目是作风建设的落脚点,一名名服务专员奔走于厂区车间,一个个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得以破解,一项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开展“遍访企业”和“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滨海区组织全区400多名党政干部包靠区内企业、重点项目,扎实下沉一线送政策、解难题、增信心,让千千万万“经济细胞”活跃起来。

全面、精准、及时的“保姆式”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通了堵点、疏通了脉络,实现惠企政策更到位、企业解困更高效、营商环境更优化、发展活力更旺盛、干部作风更给力。

推动素质能力大转变、大提升是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发展形势、时代要求永远在变,如何克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是关键。滨海区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滨海干部大讲堂”“业务大课堂”等活动,同时强化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挂职,注重年轻干部管理培养使用,打造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的专业化干部队伍。号召各级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提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持续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升素质水平。

舞台属于奋斗者,荣誉属于实干家。滨海区注重在“拼经济”的主战场考察、识别干部,持续优化考核指标设置,进一步完善差异化考核体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进位争先创一流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完善容错免责减责制度,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让干部大胆干事业。

击鼓催征正当时,更扬云帆立潮头。攻坚四季度、决胜“全年红”,滨海区广大党员干部队伍正信心满满,豪情满怀,将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力和发展的正能量,转化成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伟力,让改革奋进的步伐更加有力,让奋斗的共识更加凝聚,让发展的动能更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