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动力系统领军企业,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2021年签约落地牡丹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营收过亿元,2022年、2023 年分别实现产值2.34亿元、3.15亿元,2024年目标产值6亿元,股票市值由落户前40亿元涨至落户后的95亿元,涨幅达137%。
2024年8月,公司董事长姜桂宾博士荣获菏泽市唯一一个“重大科技贡献奖”。2024年9月,山东英搏尔电气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成为菏泽市唯一一家离散型省级智能工厂。
坚持“出真招”,确保企业“招”进来。用真诚开局面。确定英搏尔为招引目标后,牡丹区招商小分队多次赴珠海开展洽谈合作,并向英搏尔合作企业亿华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发出邀请,参观考察投资项目所需地块和现成厂房,做足“用地协调、手续代办、政策落实、营商环境、人才招引”保障,吸引其在牡丹区投资建厂,为进一步招引英搏尔企业打下坚实基础。用真心破难题。针对珠海英搏尔总部对牡丹区不了解,投资信心不足等问题,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切实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从“供、产、销”三方面用心做足、做细、做实市场调研,深度展现牡丹区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土地优势、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情况,以专业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英搏尔招引工作。用真情赢信任。在了解到珠海英搏尔公司正在考虑将第二个独立研发基地落户至南方某城市,并即将签订正式投资合同后,牡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队赴珠海英搏尔公司总部,积极与企业开展洽谈,打出真情招商牌最终获得企业信任,成功将企业招引至菏泽牡丹经济开发区吴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坚持“优环境”,推动项目“落”下去。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政务环境。为保证英搏尔项目尽快投产,牡丹区创新项目服务机制,由牡丹经济开发区、区招商服务中心与项目所在地吴店镇政府共同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并建立“项目秘书”24小时服务机制,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办理土地证明时,牡丹经济开发区联合区自然资源部门,简化登记程序,压缩办理时间,实行容缺机制,以最快速度启动土地“招拍挂”程序,从项目签约到正式投产用时不到100天,创造了项目落地“牡丹区速度”用力打造“保障更有力”要素环境。始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持续加强资源统筹整合,为企业提供坚实要素保障。在项目建设初期阶段,面对企业用工问题,由牡丹经济开发区、区人社局、区招商服务中心牵头,广泛宣传企业招工信息,组织求职人员到企业参观,在英搏尔公司举办现场招聘会,吸引大批群众前来应聘,仅用1天时间就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全力打造“服务更优良”政商环境。牡丹经济开发区不仅在业务层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在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着力解决企业后顾之忧。针对英搏尔企业多名高管来自珠海,家属随迁菏泽,子女入学遇到困难等问题,项目服务专班积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一事一议”,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坚持“建平台”,吸引产业“聚”成群。以英搏尔项目为链核,扩大产业集群。围绕英搏尔等“链主”企业,积极招引上下游协作配套项目,着力打造集约高效、配套完善、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推动形成“聚链成群”“聚群成势”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英搏尔企业已与上汽通用五菱、徐工、吉利、小鹏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和车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全区储备在谈新能源汽车行业100强、隐形冠军等企业项目24个,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零部件产业链正一步步做大做强。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功能布局。紧紧抓住牡丹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合规园区审核重大机遇,明确“一区三园、定位产业、区域集聚、特色发展”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吴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皇镇陆港产业新城产业园、沙土休闲食品特色产业园三年提升行动,突出园区整体性和前瞻性规划,不断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以人才培育为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着力抓好人才引育,推行“开发区+重点企业+高校”合作模式,加大金融、管理、招商引资等专业性人才招引培育力度,切实将园区打造成高层次人才集聚、新产业技术发展的平台载体。今年以来,英搏尔企业已推荐申报省工程研究中心,英搏尔动力总成工程实验室也计划招引省内知名高校博士生到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在新能源工程机械动力系统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抓党建”,聚力招商“强”发展。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推动党建工作与招商引资有机契合、深度融合,凝聚思想合力、把握关键环节提升服务质效,着力打好“党建+招商”组合拳,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厚植招商信任度。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对客商、企业敢于付出真感情,不把利益当前提、不拿原则做交换,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突出招商精准度。围绕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严格落实招商引资包保责任制,通过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灵活方式,深度策划科学论证,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项目和配套企业。跑出招商加速度。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服务体系,积极协助企业做好手续办理、项目选址、工程建设、投产运营等各环节工作,不断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全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