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平原开发区化工园区应急响应中心看到,占据整面墙的电子大屏上,数百个传感器传回的实时数据不断刷新,气体浓度、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一目了然。突然,屏幕上一块区域出现黄色预警,“嘀嘀嘀”,系统自动拨通应急小组人员电话,并自动推送简易处置方案,5分钟后,监控画面上,维修人员出现在现场,开展隐患排查、消除、处置等工作……
“过去为企业技改项目提供保障服务,主要靠接听电话,通过层层转达,又慢又费时,出错率又高,现在好了,通过平台,10秒内就锁定了风险点,比过去速度快了3倍多。”值班人员介绍道。
创新,才能蝶变。日前,为保障园区内技改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平原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探索建立了“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创新发展。
线上,主要依托园区智慧化管理平台,构建“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线下,主要通过聘请行业领域内专家,对企业技改项目生产设备、工艺开展“地毯式”风险评估,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优化技改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实现了“专家把脉+技术升级”。
“专家团队帮助我们识别出3项重大隐患、8项一般隐患,技改后事故风险降低了70%,员工安全感显著提升,这一切,都非常感谢开发区,离不开他们的全程帮扶。”站在焕然一新的厂区门前,释乐补公司年产70万吨新型环保可降解控释肥项目负责人钟成志向记者介绍道,并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对比照片:“去年这里还是传统的生产线,如今已基本实现无人化操作,感谢开发区提供的专家帮扶,让我们的技改创新项目没有后顾之忧!”据统计,技改后,该企业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平均降低15%,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行走在释乐补公司所在的平原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内,记者发现,近年来,园区多家企业发力技改和设备更新,促进动能转换、提质增效。
“近年来,平原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坚持抓技改、抓服务,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5个,增速1.74%,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瞪羚企业2家,新增省级“晨星工厂”3家,DCMM贯标试点企业2家”。化工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纪明武表示,技改项目涵盖绿色化工、新材料等多个产业,与平原经济开发区“六大产业链”图谱紧密契合,不少企业的技改项目将重点聚焦到生产效率提升、节能降耗改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