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园区动态

平原经济开发区:技改赋能产业升级 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编辑日期:2025-03-20   作者:admin   来源:平原经济开发区   点击次数:16

在山东平原经济开发区,一家传统生物制造企业正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凤凰涅槃”。山东海瑞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启动年产10000吨谷朊粉、33000吨小麦淀粉及淀粉废液综合利用项目,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撬动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发展之路。

技术革新破解发展困局。

成立于2011年的海瑞特生物,曾以无水乙醇生产为主业。然而,传统固态发酵工艺能耗高、产率低,加之原料供应不稳定,企业效益逐年下滑。面对挑战,公司果断调整战略,依托原有土地和设施启动技改项目,将饲料原料小麦次粉“吃干榨净”:通过马丁法分离工艺提取谷朊粉,剩余淀粉浆液加工为小麦淀粉,废液则通过液化、糖化、发酵循环生产无水乙醇,形成“一链三产”的闭环模式。

“这次技改不是简单的产能叠加,而是通过工艺升级让每克原料都产生价值。”项目负责人介绍,新技术路线使亩均税收提升40%,同时降低能耗35%,破解了低效用地和连续生产难题。

三产协同拓展应用场景。

项目以谷朊粉为核心,构建起多领域应用场景矩阵。在食品工业中,谷朊粉可显著提升面制品的韧性与营养;作为高档水产饲料基础原料,其氨基酸成分能提升饲料利用率;医药领域则利用其缓释特性延长药物有效期。配套生产的小麦淀粉在造纸、纺织、医药等行业中展现出色增强剂性能,而无水乙醇更衍生出300余种化工中间体,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这种全产业链开发模式,让每吨原料的附加值提升了2.6倍。”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原本每吨小麦次粉仅值千元,经过深加工后,终端产品价值可达万元。

产业升级激活县域经济。

总投资1.22亿元的技改项目,不仅盘活了49.37亩闲置土地,更通过“零增地”扩张实现产能跃迁。达产后,企业年销售收入将突破3.4亿元,利税4794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18个,带动包装、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

“这是县域工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平原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契合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亩均效益提升将倒逼园区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形成“以点带面”的集群升级效应。

从粗放生产到精准智造,从单一产品到全链开发,海瑞特生物的技改实践,正为县域工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新思路。随着项目落地,一个以生物制造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标杆,正在鲁西北平原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