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尤为重要。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紧紧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精准发力,将工业绿色发展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点,聚焦智改数转、绿色制造、新能源转型等多个领域,全面推进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让传统工业“轻装上阵”?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给出的答案是向科技要效率,向数据要动能。开发区聚焦“智改数转”,从“碳”和“污”中挖掘发展空间,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为高能耗、高排放做“减法”。辖区内一批企业率先垂范,成为“智改数转”的先锋。目前,成功获批省级智能制造场景企业4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企业3家,14家企业通过省级DCMM贯标试点企业认定,这些“智改数转”的先行者,带来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大幅跃升。“智”与“数”的力量,正有效削减发展的环境负担,与2023年相比,开发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显著下降17.16%,二氧化碳排放削减4.8%,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排放量锐减17.9%。
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绿色”不仅是生态底色,更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区持续优化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充分发挥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制造业全方位绿色化转型,系统实施“节能诊断+绿色技改+标杆示范”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强化绿色技术改造,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含绿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7家和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并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
除了聚焦“智改数转”和绿色制造,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还积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做“加法”,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步伐。近日,由德州盛航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31.625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年均发电量约9.6万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0吨,实现年均收益约10万元,同时项目安装配备10台充电桩,为职工及周边居民实实在在解决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
像这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新能源项目,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还有很多。截至2024年年底,开发区光伏装机总容量268.49MWp,每年节约标煤约12万吨,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地用电需求,丰富了能源结构,还带来了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从传统制造迈向绿色智造,绿色发展并非是企业的负担,而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将继续秉持“绿色引领、智数转型、质效并进”发展理念,全要素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引领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加速向“绿”升级,为工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