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园区动态

广饶经济开发区构建“3+2+1”体系深化生产性服务业改革

编辑日期:2025-07-16   作者:admin   来源:广饶经济开发区   点击次数:12

2025年,广饶经济开发区立足经济发展实际,聚焦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主导产业转型需求,持续加大生产性服务业资金投入,不断深化生产性服务业改革,构建“3+2+1”(3大平台、2个模式、1套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搭建三大平台,强化基础支撑

1.新产业创业平台。以“四新经济”、数字经济为核心,围绕跨境电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定位,加快构建长城·创新港创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新产业创业园“一区三园”发展格局。目前,长城·创新港创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已累计入驻企业120余家,跨境电商产业园连续两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并获得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新产业创业园建设标准厂房、定制厂房74万平方米,并获得省级标准厂房建设试点。

2.数字化服务平台。投资5000万元建设开发区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封闭、智慧能源及OA经营六大分析系统,涵盖辖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污染源监测监控等7大功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极大提高了园区智能化管控水平。

3.安全与应急综合性实训平台。通过“政校企”三方共建方式建设广饶化工安全实训基地,结合广饶周边化工企业特点,建有典型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危化品罐区操作、重点监管危化工艺操作等功能模块,开设应急技能培训、特种作业培训等多种课程,年可培训1.2万余人次,有效助力周边化工企业安全应急管理。

(二)培育两个模式,突破关键环节

1.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壮大创新主体,引进技术服务公司3家,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瞪羚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提升研发能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9家、工程研究中心5家。推动“智改数转”,全力抓好国家智慧化工园区、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等试点工作,推动区内企业产线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场景3个,省级智能工厂3家、智能制造场景3个、晨星工厂21家。

2.金融赋能模式。创新性开展“金融管家”试点,聚焦中小微企业,推动金融机构由“坐商”变“行商”,实现企业“在家点单”、管家“送财上门”。开发“金融管家服务云平台”,整合21家银行的111种线上信贷产品,企业扫码即可便捷提报需求,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设立“金融会客厅”,每周三组织21家银行驻点,提供融资、保险、上市等一站式服务,年内8支银行辅导队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辅导1400余次,放贷金额14.1亿元。

(三)建立一套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政企联动服务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新能源新材料3条产业链党委,打造4个片区党建工作指导站,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入融合;深化“党工委(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山东广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广发置业有限公司以及7家二级子公司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依法依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等服务,1-6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签约合同额2510万元,实现收入1230万元;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调整优化“九大专班”,严格落实全员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常态化开展好干部职工包联企业、“两人一企”常态化驻点监督等活动,年内班子成员带队进企业调研170余次,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150余项,服务企业效能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