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的背景下,招商引资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山东省莱阳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双招双引”路径,强化服务和要素保障,为园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具体从以下三大核心举措展开。
一、立足园区资源载体优势,激活乡情与产业协同动能
莱阳市委主要领导带队拜访在外人才、组织乡情推介会,诚邀梨乡英才归乡创业。借此,莱阳开发区迅速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统计800余条在外人才信息并动态更新,利用春节、清明等节点开展30余次走访慰问,挖掘莱阳籍人才资源网络,重点依托省级化工产业园,聚焦医药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三大领域,全力开展“乡情招商”。目前,已吸引朗亿清大、春帆环境、三川锂电池、冠宏新材料等10个归乡创业项目落地,总投资51.91亿元,汇聚了1名“国家级人才”、5名985高校博士,实现多领域产品国产化替代。
同时,依托服务专员调研机制把握企业创新需求,鼓励企业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创新高地设立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联盟,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前沿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构建“异地研发+本地转化”模式。培育招商大使队伍,目前,生物酶法制备环糊精项目拟通过“国家级人才”隋晓锋博士引进江南大学院士团队提升创新能级。
二、实施“以投带引”策略,推动产业链式集聚发展
通过资本纽带,莱阳开发区先后引进南京趣酶生物、杭州应星新材料、杭州毕昇科技等创新型企业,形成“投引一个高科技企业,延伸孵化一批产业项目”的链式效应。目前,杭州应星新材料功能化微胶囊项目的成功落地带动了下游灭火贴片材料、微胶囊化高性能纳米锂电池材料等项目的招引,有效推动上下游关联项目协同转化落地,形成了产业链式的集聚发展生态,极大提升了园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
三、围绕全周期要素保障,筑牢项目落地根基
高效完成省级化工产业园扩区工作,为高端化工产业预留充足土地资源,指导企业进行省、烟重点项目申报,累计为项目争取用地指标超2000亩。对接光大水务、光大环保等央企,争取政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有针对性的建设了园区智慧管控平台、危化品停车场、特勤消防站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了项目承载力,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项目快速投产见效,先后提供立项、施工图审查等帮办代办服务200余次,全力推行“四证齐发”,大幅压缩项目从拿地到竣工验收备案的时间,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效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