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照经开区澳洋食品冷链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转。“打造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是我们最核心的目标。”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为实现“零污染、零废料”的愿景,该企业投入1.2亿元打造数字化智能车间,引入了AI视觉检测、机器人精准分拣等先进设备。其研发的碳足迹管理平台,从原料的采购,到成品的出库,全链条数据透明可溯。
而这只是日照经开区绿色版图上的一块拼图。近年来,日照经开区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项目低碳化、产业循环化、社会生态化,在绿色赛道上加速奔跑。近日捷报传来,日照经开区再添11家市级绿色工厂。至此,全区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7家、市级20家,绿色制造梯队日益壮大。
走进三一重能(日照)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500台风机主机的现代化厂房里,“三现四表”智能系统深度融合AI技术,像一张无形的网,精准管控着智慧工厂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绿色设计与高效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环境、质量、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源头就融入生态理念,力求减少有害物使用,提升产品“退役”后的回收价值。
山东广利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则把“能耗降下去”作为硬指标。通过持续优化工艺、引入高效节能设备和改进技术,单位产品能耗显著下降。在产品选材上,环保、高回收率材料成为首选,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是日照经开区绿色转型的重要课题。政策精准发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攻关循环经济核心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梯级与循环利用。
在日照阳光合源电气制造有限公司的屋顶上,大片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正是这家老牌电气企业焕发新生的“绿色密码”。企业创新应用“风光储充一体化微网”电站系统,将光伏、风电与储能深度融合。“去年,我们生产用电的63%直接来自这些‘绿电'!”企业负责人自豪地说。
更核心的突破是其研发的智能电力运维系统。“借助物联网,配电室实现了‘无人值守',”企业负责人介绍,“不仅解放了人力,供电可靠性更是大幅提升。”
在众多企业持续深耕绿色制造、勇于技术创新的实践推动下,日照经开区的绿色发展生态日益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夯实。
实力赢得“绿色名片”。国家级低碳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一张张沉甸甸的“国字号”招牌相继花落日照经开区。绿色,已深深融入这片发展热土的基因,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坚实、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