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2025年5G工厂名录》,全国48个行业共560个项目上榜,坐落于夏津经济开发区的山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凭借领先的智能制造实践成功入选,成为德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这一国家级认可,不仅是企业“智改数转”的里程碑,更彰显了夏津经济开发区在培育数字经济标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坚实成效。
唯一殊荣背后:朝阳轴承以5G全连接重构制造范式。作为德州市唯一跻身国家级5G工厂名录的企业,朝阳轴承的突围之路,始于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战略的精准践行。多年来,朝阳轴承将“数智赋能”贯穿全价值链,以“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战略,系统性破解传统制造的效率、安全、能耗与质量瓶颈。依托夏津经济开发区的精准帮扶,朝阳轴承建成高标准5G智能生产车间,通过部署5G企业专网实现设备、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低时延、高可靠互联——生产节拍提升30%以上,产品交付周期缩短近20%,构建起覆盖设计、生产、检测、物流的全流程智能化体系。在技术创新上,“5G+AI机器视觉”实时监测设备与人员状态,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能源管理系统对电、气等节点精细化管控,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5%以上;全流程溯源系统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数据贯通,产品合格率与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这份荣誉是认可,更是新起点。”朝阳轴承负责人万心海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5G技术在制造全环节的融合,开放转型经验带动产业链升级,为德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朝阳动能”。
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力:多企业共绘数智生态图景。朝阳轴承的突破,是夏津经济开发区“以点带面”培育数字产业生态的缩影。在这片创新沃土上,德州欧瑞电子、山东鲁控电力等企业同样以特色实践,丰富着区域智能制造的内涵。
德州欧瑞电子深耕服务器机箱、机柜领域,以0.01毫米级精密制造(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支撑全球算力中心建设。其为超算中心定制的分层机柜优化信号传输,为智算中心研发的智能冷通道方案能耗可降低30%,服务于阿里巴巴、浪潮等巨头,产品远销全球。山东鲁控电力则聚焦“5G+智慧能源”,构建清洁能源并网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绿色技术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这些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经济开发区的“筑巢引凤”: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入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如今,夏津经济开发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10%以上。
标杆引领未来:德州制造加速向“智”而行。朝阳轴承成为德州唯一国家级5G工厂,不仅是企业的高光时刻,更标志着德州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
夏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迟大金表示,将以朝阳轴承为标杆,持续推动政策、技术、资源向智能制造领域集聚,鼓励更多企业复制“数智化”经验,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升级。
从5G工厂的全链路协同生产,到算力底座的精密智造,再到智慧能源的绿色革新,夏津经济开发区正以企业创新为墨,勾勒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良性互动的壮阔图景,在德州制造业加速向“智”进阶中持续发力、增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