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园区动态

打造全市对外开放功能区——威海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工作纪实

编辑日期:2025-09-29   作者:admin   来源:威海综合保税区   点击次数:12

夏秋之交,威海综合保税区内依然热潮涌动。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重点项目紧锣密鼓推进,从2018年9月20日正式封关运行以来,这里已崛起为设施完善、业态丰富、通道畅达的全功能园区,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生机。

在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海关总署发展绩效评估中,威海综保区位列全国第24名、前进10名,评估结果从B类提升至A类。作为除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全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便的特殊开放区域,综合保税区牢牢锚定“全市对外开放功能区”目标定位,持续拓展业务领域、打造特色园区、激活创新业态,全面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跨境电商“激活”“开放引擎”

9月19日上午,来到泓信供应链菜鸟仓内,七万平方米的仓储空间里,货架整齐林立,工作人员正有序地进行盘点与整理。虽然离“双十一”还有一个多月,仓内已经提前调整库存,进入“备战”状态。“预计‘双十一'期间,我们的库存将达到20万SKU(库存量单位)。”威海泓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菜鸟项目部经理张国栋说。

在全球化浪潮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跨境电商这类新兴贸易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外贸格局。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平台。借助对韩“黄金通道”,自封关运行之日起,综保区始终将跨境电商业务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引进阿里速卖通、韩国Coupang、菜鸟、趣天网等一批业界“龙头”,着力打造对韩对日的跨境电商前沿阵地。

成绩并非终点,更是新一轮创新突破的起点。主动对标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综合保税区聚焦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在电商货物通关、新业态打造等方面持续突破,实现从规模效率到产业生态的全面提升。

来到云舟供应链出口仓库内,今年刚刚引入的自动分拨机器正隆隆作响。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将货物放上传送带,这台机器就能自动鉴别订单信息,自动进行货物分拨。“节省了人工,提升了效率,最重要的是差错率比以往少了许多。”云舟供应链总经理助理崔昭君说,自落户综保区以来,公司业务保持逐年增长,今年高峰时期库内商品数近200万件。

云捷国际进口仓,则是见证了综保区跨境电商发展的另一个方向:这里的工作人员虽然不多,但同一座仓库内,既能进行1210保税跨境电商业务,也能实现5034转口电商的业务。“如果客户有需求,我们还能为客户提供物流、仓储、关务等‘一条龙'服务。”云捷国际仓储经理王迪说。

从简单的仓储物流拓展到覆盖电商上下游全产业链服务,依托多年深耕保税物流与跨境电商的成熟经验,综保区打造起全省首个全模式跨境电商产业园,培育泓信、云舟、云捷供应链等一批仓储物流服务企业,提供通关、结汇、退税等集成式服务,加快打造特色产业进出口集散地。

让企业在“卖全球”中发展,让消费者在“买全球”中受益。今年,综保区还在韩乐坊建设起第5个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吸收3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向零售端、采购端延伸,为跨境电商业态创新提供可借鉴的智慧路径。

电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功能区”作用日益凸显。上半年,全区累计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5亿元,对韩跨境电商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三园”联动构筑产业高地

走进冷链产业园,巨大的电子屏幕正实时播送着山东颐嘉食品厂区内的生产画面:工人们娴熟地处理着来自俄罗斯的深海鳕鱼,车间环境明亮整洁。遍布园区的监控与传感器,全天候呈现从加工到仓储的全流程,成为“保税+智慧”管理模式最直观的体现。该公司从俄罗斯进口原料,在区内精深加工后经韩国销往欧洲,仅单一企业年进出口额就超过3亿元。

综保区紧紧围绕功能定位,高效整合载体资源,着力打造冷链产业园、保税产业园和智造创新园三大特色产业载体,通过一体化运营、专题化招商和精细化服务,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动能。截至目前,已引进炭黑新材料、东臣新材料等12个优质项目,其中8个成功落地,覆盖医疗器械、食品加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中,冷链产业园作为推动“保税+智慧”双轮驱动的核心载体,依托政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效缓解了企业在资金和运营效率方面的压力。“这里不仅是山东省唯一具备保税功能的综合性冷链物流基地,更构建起集加工、中转、保税仓储和全球集散于一体的全链条生态。”综保区新兴公司副总经理姜海涛说,目前园区已引进海创智慧冷链、颐嘉食品、德国贝里家宠物食品等国内外重点项目、企业,全部建成后年进出口额预计可达8亿元,国际冷链集散功能正日益凸显。

不断延伸的“冷”链之外,保税产业园则展现出火热的发展势头。园区重点培育国际转口与保税加工业务,成功引进上海马珂博逻公司开展欧洲商品对韩转口贸易,通过创新运用“中欧班列+中韩轮渡”联运模式,为企业节省约40%的运输时间。同时,北京名仕粮油项目也已落地,项目从事俄罗斯植物油精深加工,产品投放国内及日韩市场,预计年进出口额超5亿元,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保税加工集群。

而在智造创新园,产业进阶的篇章正在书写。聚焦高端制造,园区打造起规模达13万平方米的新型发展载体,目前已引进再生炭黑新材料项目,预计年内可实现年进出口9000万元。“这里还与KAPA韩国汽车零部件协会合作共建‘中韩智造跨境加速器',为两国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开辟中韩产业合作的新路径。”区商务局局长玉文德说。

从冷链产业园的全球集散,到保税产业园的跨洲转口,再到智造创新园的高端突破,综保区已构建起覆盖冷链物流、保税贸易与高端制造的多元产业生态。未来,随着各项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超过15亿元。一条以“供应链服务+大宗贸易”为基础、“智能化+保税”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生态链正加速形成。

创新驱动“引领”制造升级

在威海世一电子有限公司的创新工作室内,技术员正专注地检查电路板。这块板件将应用于AR设备,线路分布极为精密。车间内,集成摄像、感知、眼球追踪与光机等功能的电子元件不断下线,展现出企业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敏捷响应能力。

作为高端软性线路板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世一电子持续深耕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两大领域,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5G通信及新能源汽车,更凭借全球领先的多层埋盲孔软硬结合板(RFPCB)技术占据行业高地。“面对无人机、智能穿戴等市场的迅猛发展,创新是关键。我们设立专项新品开发组,打通研发与制造全流程,已在智能穿戴光学模组、感知元器件和智能家居控制器等高端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世一电子总经理助理王磊介绍道。

制造业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综保区以“突破先进制造、夯实开放根基”为引领,系统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生态,积极探索以特色园区驱动企业集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创新路径。在这里,政策赋能、功能平台与专业服务深度融合,为制造业提质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科技型骨干企业培育,综保区推出“专人专班”精准服务机制,全方位支持企业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今年以来,日月新半导体获评省级技术中心,世一电子完成4600万元增资扩产,多款高端产品进入华为、三星等国际头部供应链,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链正不断强化和延伸。

在电子信息产业稳健发展的同时,园区另一增长点——医疗器械产业也展现出强劲活力。

在鸿宇医疗科技产业园的全新厂房内,试产生产线已稳步运行,工人们正忙碌包装手术包,首批产品即将发往智利。该园区集成研发、生产、灭菌与智能仓储功能,全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

“我们将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升级基础外科器械与一、二类医疗耗材,重点突破三类无菌注射器产品,并布局急救包、医养产品、宠物用品等高附加值方向,打造新的增长引擎。”企业负责人表示。

制造业加速升级,离不开政府护航。综保区联合海关等单位,常态化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加快创新政策复制推广,推动更多制度型开放举措落地见效,致力构建集政策创新与高效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开放平台为支撑,综保区正稳步构建起高技术、高效率、高韧性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这里攻坚,一批高端产品从这里扬帆出海,一条深度融合内外市场、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劲竞争力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正愈走愈坚实、愈行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