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公布年度省级绿色工厂名单,山东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开汽车”)凭借在绿色生产、低碳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等领域的亮眼表现成功入选。这家有着56年发展历史的专用车制造企业,正以“双碳”战略为指引,走出一条“环保与效益双赢、转型与发展同步”的绿色升级之路。
深耕绿色制造
老牌企业焕发新活力
走进泰开汽车的生产车间,与传统重工企业不同,这里没有刺鼻的油漆味,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的作业环境和有序运转的智能设备——这是企业近年来持续推进绿色技改的生动缩影。
“从1968年建厂至今,我们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战略核心位置。此次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既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认可,更是推动企业向‘深绿'转型的新起点。”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樊芳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泰开集团全资子公司,企业依托集团资源优势,近年来累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绿色技改,从生产环节到产品全生命周期,构建起全链条绿色管理体系。
据了解,泰开汽车是国家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企业,主导的“岱阳”牌专用车涵盖危险品运输、特种作业、高空作业车(绝缘斗臂车)等六大类百余种产品,年产能力达4000台,产品不仅覆盖全国各省区市,还出口至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拓展市场的同时,我们从没想过牺牲环境换效益。”樊芳芳强调,“绿色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只有守住这份底色,才能走得更远。”
技改与能源双发力
破解“重工高耗”难题
专用车制造行业中,喷漆环节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绿色改造的重点难点。泰开汽车的喷漆房技术改造项目,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一招”。
“我们拆除了老旧的离心通风机废气处理设备,在原有186平方米车间里,新上了10万风量废气处理系统和VOCs在线监测设备,还全面改用环保型水性漆。”樊芳芳带记者走进改造后的喷漆车间,指着墙上的实时监测屏介绍,“现在采用‘干式过滤+两级活性炭吸附'工艺,VOCs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和地方标准,屏幕上的数值24小时实时更新,超标会立即报警。”
更让工人受益的是作业环境的改善。“以前喷完漆,身上、衣服上都是油漆味,现在基本闻不到了,车间里也干净多了。”一位从事喷漆工作8年的老员工说,环境好了,工作效率也跟着提高,现在车间年喷漆能力可稳定满足生产需求,产品涂装质量也更有保障。
在能源结构转型上,泰开汽车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此前,企业响应泰开集团37MW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规划,在厂房屋顶建成800KW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运以来,光伏电站发电量成效显著,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樊芳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光伏电力已覆盖公司一半以上用电量,不仅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还为‘双碳'目标贡献了企业力量。”目前,企业已通过GB/T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建立起精细化能源管控台账,从生产设备到办公用电,实现全环节能耗监测与优化。
创新驱动绿色升级
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
“绿色工厂建设不是‘单点改造',而是要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形成全链条的绿色闭环。”樊芳芳在采访中提到,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泰开汽车始终以创新为驱动,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产品研发全流程。
在企业技术中心,记者看到研发人员正在对“电动底盘磁屏蔽技术”相关成果进行优化完善——这项技术正是企业此前荣获“科创中国”专利信息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的核心成果。“我们把生态设计理念贯穿到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全过程,像‘电动底盘磁屏蔽技术'不仅提升了产品安全性能,还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产品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樊芳芳介绍,“同时,我们已完成运油车、洒水车、供液车的碳足迹认证,明确了不同产品的碳排放情况,后续会针对性优化生产工艺、选用环保材料,进一步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截至目前,泰开汽车已拥有有效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除“电动底盘磁屏蔽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成果”外,在粉粒物料运输车、高温液体运输车等产品的绿色技术研发上也取得多项突破。同时,企业构建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先后通过国家CCC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多项认证,通过年度监督审核持续优化体系运行,实现产品质量、环境绩效、职工安全与能源消耗的协同提升。
“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加大投入,用于智能绿色车间建设和新能源专用车研发,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谈及未来规划,樊芳芳信心满满。如今,这家老牌制造企业正以省级绿色工厂为新起点,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为专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泰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