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茌平经济开发区秉持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宗旨,致力于推动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开发区依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鲁发〔2019〕14 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6 号)和《聊城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则》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业项目园区准入机制,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一、明确指导思想,为项目准入提供方向指引
开发区的准入机制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立足于现阶段发展实际需求,遵循“产业集聚、节约集约”的原则。这一原则旨在引导与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相符的工业项目优先落户开发区,确保所有入区项目都经过开发区管委会的严格审议。对于符合入园条件的工业项目,开发区将统一向区政府提报,并加强后续监管。在土地供应方面,开发区坚持“优地优用,严进严出”的原则,强化用地全过程监管,规范用地准入与验收机制,为项目的顺利落地和高效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二、突出产业导向,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开发区入园项目必须严格符合茌平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产业政策定位要求。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开发区优先考虑投入产出高、科技含量高、区域带动力强的项目,优先安排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容积率高的项目。在同等规模条件下,开发区遵循境外、省外、市外优先顺序的引进原则,积极吸引优质项目入驻,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升开发区的整体竞争力。
三、细化准入评估条件,确保项目质量与效益
为了保障入园项目的质量与效益,开发区从投资强度、亩均效益、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等多方面设定了明确的准入评估条件。投资强度方面,入区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不得低于5000 万元人民币,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应高于 280 万元/亩。亩均效益方面,工业产值需达到400 万元/亩,税收需达到 20 万元/亩以上。具体项目将根据行业类别,严格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 版)》执行投资强度、亩均产出、亩均税收等相关指标。通过设定亩均效益指标,开发区鼓励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集约用地方面,开发区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建筑系数、容积率、非生产性建筑用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占比、绿地率等指标都作出了明确建议。
节能减排方面,入区项目在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方面必须达到国家、省市相关标准,并严格履行论证、审批手续。开发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通过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四、强化监管与服务,保障准入机制有效实施
茌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将对入园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从项目准入到项目建设、运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开发区的规定和标准。同时,开发区也将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解决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茌平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准入机制的实施,是开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指导思想、突出产业导向、细化准入评估条件、强化监管与服务,开发区将吸引一批优质工业项目入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